能源行业去产能仍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煤炭行业2016年去产能成效显著,提前完成2.5亿吨目标任务,淘汰落后产能速度明显加快,2017年将继续深入推进去产能。
煤炭行业在去产能过程中还面临破产与人员安置、转型升级等艰巨任务。“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仍作为我国主导能源的煤炭在能源变革中该怎样实现转型升级?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中国能源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
矿井退出伴生新问题
中国能源报:化解过剩产能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煤矿减产甚至矿井关闭,矿井退出将面临哪些问题?
谢和平:煤炭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程中,不少矿井被关闭,衰竭煤矿在废弃或关闭后面临多种资源、环境以及社会问题。矿区往往拥有大量的地面、地下自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按照传统模式退出后,地面大型工业广场和井下大量设备设施被闲置下来,占用大量的土地,且留有一些安全隐患,同时还有大量人员需安置。因此,随着关闭和废弃煤矿的大幅度增加,我国迫切需要解决衰竭关团煤矿的转型出路问题。
中国能源报:衰竭煤矿如果要转型,目前有哪些实际困难?
谢和平:退出煤矿大多具有多元灾害风险,可能会面临瓦斯煤尘爆炸、煤层自燃、矿井突水、煤岩动力灾害等灾害;大部分退出煤矿在长期开采过程中还对水资源、土壤资源、地貌地形以及植被等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对生态环境构成一定的损害。但部分关闭退出的煤矿在灾害治理和生态保护方面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难以矿井退出前完全治理和修复。
同时,煤矿在关闭退出时期需要妥善进行灾害治理、生态修复和人员安置,以煤而兴的资源城市在转型初期改善投资环境、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新兴产业等方面都需要充足的资金和人才保障。而煤矿长期亏损、城市经济陷入衰退,亟待转型的煤矿和城市本身已处于财政资金缺乏的状态,加上具备知识素养和劳动技能的人才流失严重,使煤矿和城市满足转型所需资金、人才需求更为艰难。
另外,关闭退出煤矿和资源枯竭型城市面对着大批失业人员需要安置。煤矿职工普遍技能单一、知识水平较低,尤其是在城市的转型过程中,接续产业还未形成的时期,较难靠自己解决再就业问题,容易造成严重的治安等其他社会问题。需要探索衰竭煤矿、关团矿井及所处资源城市转型发展的长效机制。
废弃矿井就没用了吗?
中国能源报:转型过程中,被“遗弃”的矿井就“一无是处”了吗?
谢和平:显然不是,我国煤矿90%以上是井工开采,如果能很好利用煤矿得天独厚的地下空间优势,有望在矿区地下打造新型地下房地产业,建设地下宜居城市,特别是地下经济适用房、地下医院、地下图书馆、地下博物馆、地下会议展览中心、地下音乐厅、地下养老院等,以及深地地热转换与空气循环系统、地下清洁能源(矿井)抽水储能及水电系统、地下水库、立体地下空间的交通网络和通讯网络系统等,形成地下新型经济业态。
这样,既可以避免煤矿采空区被充填造成的极大地下空间浪费,也可以缓解地面城市发展面临的人口增加、土地紧缺、住房紧张等突出问题。同时通过大力突破深地开发利用技术,拓展矿区地下发展空间,建立地下生态圈及战略资源储备库,发展地下能源循环带,建设深地科学实验室,无人化流态化开发利用深地资源。以矿区地下空间利用的突破点,实现向深地进军。
中国能源报:矿井退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谢和平:初步统计,截至2016年,仅我国重点煤矿掘进总进尺就达到830万米,如果开采后直接填埋或废弃,将造成极大的地下空间资源浪费。
对于废弃矿区中的巷道、竖井以及其他建构筑物,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首先考虑其潜在的使用价值,不能盲目拆除和重建。并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和地下清洁能源,构建深地多元能源生成及循环体系;构建深地废料(气)无害化处理与存储系统,实现地下城市水、电、气、暖自供自足,最终实现地下城市的自生成、自调节、自循环、自平衡。地下建筑的开发要利用岩(土)体的特性,充分发挥其结构主体、功能主体和装饰主体作用,开发窑洞式地下房地产。
中国能源报:开发煤矿地下空间有什么重要意义?
谢和平:地下空间与地面相比,地下空间具有无大气污染、抗灾害能力强、隔音、恒温、恒湿等特性,向“深地”进发,综合开发地下生态城市空间新型资源是解决当今城市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危机的重要举措。
资源型城市转型潜力大
中国能源报:针对目前矿区传统式的低水平和不可持续的去产能、人员安置与转型升级,应如何破解这种局面?
谢和平:目前煤炭行业面临困境,但不是绝境,煤炭行业去产能,但不是不要产能。煤矿的破产与转型升级,需要创新引领,更要高端起步,这是挑战更是机遇。
我认为,应树立资源型城市矿区土地资源全新开发理念,来破解目前的挑战。这种理念简单而言就是在矿区地面空间主动规划打造绿水青山和集高新科技产业区、“双创”科技城等的高端产业经济带;在矿区地下空间打造地下新型房地产等新型经济业态。这样既实现了矿区和资源城市的高端转型发展,又有效发挥煤矿职工技能实现人员安置和充分就业。
中国能源报:应怎样实现高端起步?
谢和平:首先就是高端规划资源型城市煤矿地面土地资源。目前,我国有资源型城市90多座,这些城市应主动将矿区的地面土地资源纳入城市整体功能规划,主动将矿区作为近期、远期的新城区进行规划、建设,将矿区打造成高新开发区、科技创新中心、“双创”科技城等,形成新的高端产业经济带。这样,既充分利用了矿区地面土地,节约了“良田”,又带动了矿区的高端转型升级,也有利于高水平的长久的人员安置。
唐山、邢台、大同、平顶山、晋城、淮南、淮北、阜新等地都是具有条件的资源型城市,可以先试先行,形成示范,稳步推进。
中国能源报:长远来看,煤矿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谢和平:煤炭行业应积极创新开发煤矿地下空间资源。地下空间利用当前已经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比如,巴黎地铁的模拟阳光、生态植被、空气循环系统等十分完备,已和地面的生活环境条件几乎一致。下一步,也可以在煤矿地下打造地下生态城市,建设公园、博物馆等城市功能体。事实上,部分国家也在谋划地下城市的建设,如纽约正在筹备设立全球第一个地下公园,新加坡在规划JTC地下科技城。
这一颠覆传统空间利用概念的构想,同时通过打造地下生态圈,建设深地空间试验舱,探索试验深地资源无人化流态化开发,也将促进我国在地下模拟阳光、地下生态植被、地下空气循环系统、深地煤炭资源热电液气化等高新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我国深地科学颠覆性创新技术的研发。通过煤矿地面、地下一体化开发,可以将煤矿建成地上高新经济、地下舒适居住和生活的新型城市功能区,实现煤矿的高端转型升级之路。(武晓娟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