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绿色家园】恢复稀土矿山生态 寻乌重现绿色山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0-16   浏览次数:4896

 中国工业固废网讯  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岩土事业积极发挥行业影响力,承担社会责任,近年来,工勘集团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专业技术,并积极投身到各类环境治理工程中来。2012年起,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石排废弃稀土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启动,共六个治理区,治理总面积为17.53平方千米,项目总投资2.5亿元。工勘集团承担了“寻乌县石排废弃稀土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II标段项目”施工工程,中标金额7 084万元。该工程于2015年12月开始启动,目前已接近完工。

一、矿区内主要地质环境问题

赣州市寻乌县稀土产业资源丰富,石排废弃稀土矿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采用露天开采的方式,选用池浸、堆浸和原地浸矿的工艺,开采时间达二十余年。稀土矿的采矿、选矿和提取等每一种矿业活动都导致了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二、矿山地质灾害隐患发育

坡上无植被生长,在暴雨期间地表水流冲刷条件下,容易失稳发生滑塌、坍塌及小型坡面泥石流等灾害。



堆积边坡威胁厂房


尾砂堆积区大小冲沟发育

由于危岩体自身的重量,容易在暴雨或震动等条件下发生崩落,另外一些沟谷的上游山体较陡,很容易形成泥石流。



三、采剥边坡威胁厂房

矿区属于低山丘陵区,稀土开采后,大量地表裸露,土地荒芜,沟壑纵横,极大的破坏了原来区域固有的美好生态景观。



治理区地形地貌景观遭受破坏



四、土地资源压占与破坏

矿山开采后,矿区内大面积地表层腐植土层灭失,周边土地也受到污染,土地无法有效利用,植被生长更为困难。

五、水土流失严重

矿区水土流失严重,雨季时形成红色的泥流,淹没农田、淤塞河道。山间沟谷中因上游植被破坏等因素,使得矿区内泥流现象频频发生。区内最大的河流为寻乌河,属东江水系东江之源头,受稀土开采影响,河水污染严重。




地表水污染

六、水土污染造成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

治理区内稀土矿开采池浸、堆浸工艺工序中产生大量废水,酸性极强,排施后渗入土壤与地下水中,严重污染了矿区地表地下水源及土壤。


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与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采取“生物治理+工程治理”的综合治理措施,达到“固沙固土、绿化矿山、改善生态”的矿山环境治理效果。




环保草毯治理效果

七、实施效果

有效减少了矿区下游地区农田及河流的尾砂淤积情况,矿区水土流失减轻,避免土壤砂化面积继续扩大,预期土壤侵蚀模数将有大幅下降。

土壤改良工程的实施,使得土壤性状显著改观,同时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土壤肥力明显提高,生态环境逐步向良性转化。治理区内的植被覆盖率将由治理前的 10%提高到治理后的 80%以上,昔日的稀土尾砂地变成枝繁叶茂、欣欣向荣的林地。

该项目的实施还为村民恢复了生活用地,安排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并形成了大量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建设用地,可有效带动政府招商引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其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近年来,工勘集团勇担行业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到地质环境监测与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水土保持与绿化等工程中来,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取得了显著效果。本项矿山恢复治理工程将数千亩的“红色沙漠”变成“绿色梯田”,避免1 500余人搬迁,并有效解决了居民饮水问题,使1 200亩受影响的土地增产增收。

矿山恢复治理后,不仅缓解了当地居民的生活问题,为赣州市长期持续投资矿山环境治理带来信心和勇气,打开国家、地方、投资者三方共同投资,改善寻乌县稀土矿矿山环境有利局面,也改善了矿区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了国家稀土储藏资源,促进了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项目的有效实施,体现了让岩土技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愿景。( 来源:岩土工程新闻)

编辑:王树谷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E-mail:chinagygfw@163.com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丰管路16号(优橙创新中心B座)2号楼3层3003
版权所有(c)工业固废网 京ICP备2021001375号-3
技术支持:网站托管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