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固废网讯 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个传奇丹寨,这里是一处废弃汞矿。这里曾经被称为“丹寨小香港”,医院、邮局、学校等一应俱全,如今隐匿在大山深处,只是辉煌不再。
据史料记载,丹寨汞矿从唐代开始就有被开采的记录。解放前,这里就建了汞矿厂;解放后,贵州省公安厅接管并建设贵州省地方国营丹寨汞矿厂。
1956年,苏联专家进驻厂区指导,他们带来了很多建筑图纸,所以丹寨汞矿厂的建筑风格与前苏联一致。
在厂区里,小到一个图钉,大到高楼大厦,基本都是自己生产建造。走在空旷的大街上,依然能感受到昔日繁华。医院、学校、邮局、电影院、托儿所等建筑遗址仍保存完好;矿区有两座发电厂,由于当时用煤发电,每天光参与到运煤的就有100多人。
因为大量开采,到了八十年代汞矿开始枯竭。后来经过评估,这里又建了金矿,但由于回报率太低,试产了一年之后就停产了,从此便无人问津。
汞矿曾给当地人带来财富,给丹寨带来希望,也成为汞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
丹寨县苗族蜡染、古法造纸、苗族锦鸡舞、贾、苗族苗年、苗族服饰、苗族芒筒芦笙祭祀乐舞七个项目已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2年,获中国“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
昔日因矿业而辉煌,今天能否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旅游示范和汞尾矿治理、开发、应用结合起来,应该是摆在咱们少数民族兄弟姐妹面前的一道新问题,也是造福子孙的大问题。
(来源:腾讯新闻 肖宏实)
编辑:王树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