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砂石骨料的绿色时代
——武汉建材设计院拓展砂石骨料业务
中国工业固废网讯 在常人眼中,砂石骨料就是一种几乎无需加工、完全没有技术含量的原始建材,即便在业内,多数建材人似乎也将砂石骨料当作最不 “入流”的一个建材子门类。然而,从近年来我国出台的一系列生态发展战略规划中,我们不难发现,“砂石骨料”正在成为建材行业里的“热词”,砂石骨料行业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中国建材集团旗下的武汉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建材设计院”),就是其中较早关注和参与砂石骨料绿色转型发展的开拓者之一。
生态环保呼唤绿色砂石骨料
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北,历来都是砂石骨料生产和出口大省,如今也是受生态环保政策影响最大的省份之一。一直被视为“生态杀手”的砂石骨料行业将如何转型?为了从“源头”摸清该行业转型的路径,日前记者专程采访了武汉建材设计院。该院董事长姚元君告诉记者,作为一家以建材工业技术装备及产品设计为主业的国有企业,该院过去一直以水泥和墙材技术装备及产品设计业务为主,近年来该院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先导,积极向环保建材及建材深加工领域转型,大力发展绿色智能装备及技术,绿色砂石骨料成套技术装备就是其中的重点之一。
何为“绿色砂石骨料”?难道业界“最不待见”的“小乞儿”要摇身一变为“高大上”了?
姚元君介绍,砂石骨料是指在制作砂浆或混凝土时,与水泥和水等混合在一起的砂、石等颗粒状材料,也称集料。它在混凝土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不添加砂石骨料,混凝土将无法成型、缺乏必需的强度。而在混凝土建筑中,每1吨水泥需要添加5吨或更多的砂石骨料。目前,全球每年的砂石骨料用量近400亿吨,其中我国每年用于混凝土的砂石骨料约150亿吨,加上沥青混凝土、水处理等其他用量,每年使用砂石骨料的总量达200亿吨左右,占全世界总量的一半。可以说,砂石骨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产业。
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国的砂石骨料主要取自天然资源,生产方式粗放,加工水平极低,大多数几乎只是简单地分级筛选,因此,行业进入门槛极低,不仅生产设备设施简陋、生产规模小,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有关调查显示,长江和汉江湖北段的采砂船曾多达数千条,非法占用长江汉江岸线的砂石码头就有近600个,非法采砂给江河航道和堤防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也给黄金水道的岸线资源造成极大地浪费和破坏。与此同时,鄂东大别山区、鄂南幕阜山区、鄂西北秦巴山区等地也因开采砂石骨料而遭受严重影响。
随着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发展成为各行各业的必然选择。早在几年前砂石骨料市场的巅峰期,武汉建材设计院一班人就敏锐地认识到该行业必将迎来一次阵痛和转型,天然砂石骨料将逐步限采、禁采。此后不久,长江生态经济带全面整治非法采砂行动如暴雨而至,仅长江汉江干线湖北段就取缔了570多个非法占用岸线资源的砂石码头。而工信部、住建部联合印发的《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通知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机制砂石工业化、标准化和绿色化……”。去年5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中 ,再次要求“加快发展砂石骨料,积极利用尾矿废石、建筑垃圾等固废替代自然资源发展机制砂石等产品”,这些都证实了武汉建材设计院的预判,他们相信机制砂石骨料将逐步占据主流市场,砂石骨料行业即将进入工厂化绿色化生产的全新阶段。
供给侧改革引发“砂场”大点兵
姚元君认为,推动砂石骨料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除了生态环保因素外,最近两年国家着力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另一个关键因素。
从我国砂石骨料行业自身来说,总体呈现工业化水平不高、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落后、企业规模小、产能集中度低、产品质量和性能亟待提升,而市场需求持续走高、利润空间较大等鲜明特征。这从客观上要求,砂石骨料行业自身必须加快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步伐。
而从关联行业和外部环境来看,大多数产业出现产能过剩,去产能、去库存成为各行业的“关键词”,多数行业利润下滑甚至严重亏损,而与基础设施建设关联最紧的预拌混凝土、砂石骨料等少数行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黑马”,尤其正处在工业化起步阶段的砂石骨料行业给了投资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于是,出现了“砂场”大点兵的恢宏“场景”。姚元君介绍,目前至少有四股力量参与到砂石骨料行业,一是水泥、预拌混凝土等关联行业将“退出”产能转嫁到砂石骨料行业,二是石材及其他矿山企业利用碎石废料衍生出砂石骨料产业,三是水利水电交通等施工企业投资砂石骨料供应链,四是机械装备及其他外部资本投资砂石骨料产业……这些都为砂石骨料及其装备产业整合、升级创造了良好条件。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水泥企业进入混凝土、砂石骨料行业,整合企业价值链的成功案例并不鲜见,比如华新(每吨351.88元)水泥阳新骨料公司已成为湖北最大最先进的砂石骨料生产基地。但与世界顶尖的水泥企业集团相比,国内水泥企业在砂石骨料领域还有巨大的拓展空间。例如拉法基(每吨327.25元),其水泥和屋面系统位居世界第一、混凝土与骨料位居世界第二、石膏建材位居世界第三,其骨料产量和收益在总量中都占较大比例。而另一个水泥巨头海德堡,其骨料业务早已超越了水泥。
姚元君说,在砂石骨料行业保持较高利润空间的背后,大家不应忽视其基础是以原来的低成本生产和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那么,“砂场”大点兵的结果势必将推动装备和技术工艺大升级、产品质量性能大提升,同时也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大幅增长。武汉建材设计院未雨绸缪,从技术研发、资源匹配、系统优化等方面及早着手绿色砂石骨料成套设备的设计,有效地降低了生产线的总成本,较好地平衡了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为产品成功进入市场铺垫了良好基础。
发挥自身优势抢抓市场先机
根据统计数据测算,我国每平方米建筑的砂石骨料用量平均为800千克,每千米高速公路砂石骨料的用量为5.4万~6万吨,每千米高铁砂石骨料的用量为5.6万~8.64万吨……从全国“十三五”发展规划及各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来看,预计“十三五”期间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市政等建设工程投资将有数万亿之巨,砂石骨料作为必需的最大宗基础建材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姚元君分析认为,此轮建设投资已不同于过去,将更加注重建筑安全和绿色品质,包括砂石骨料在内的所有建材也将要求具有更好的品质和性能。为了迎接新一轮建设投资浪潮,武汉建材设计院一班人早已成竹在胸,将砂石骨料生产工业化、智能化、规模化作为重点研发课题,并积极付诸实施,成功开发出“新型高效节能环保砂石骨料生产线”等系列绿色技术装备。
姚元君告诉记者,为了研发成果推向市场,武汉建材设计院在几年前就定下了依托自身优势拓展市场的基调,并及早规划了绿色骨料业务拓展的三大路径。其一,依托该院水泥及混凝土业务板块的存量资源,把握水泥和预拌混凝土企业延伸产业链投资砂石骨料项目的契机,主动寻求战略合作;其二,紧跟环保政策升级的大好形势,推动传统砂石骨料企业加快升级换代;其三,加强与石材矿山企业的合作,助其延伸企业价值链,加大石材边料废渣等资源的综合利用,建设绿色矿山。在市场区域布局上,该院则选择深度挖掘湖北、安徽、湖南、江西等长江中游传统大本营的市场为主,兼顾拓展广东、广西、山东、河南、四川、重庆、江苏等建材大省的市场。
据介绍,从去年至今,武汉建材设计院已成功承接了8条骨料生产线的设计或总包业务,其中5条生产线系水泥企业转型或延伸产业项目。去年3月,签订华润(每吨298.33元)广西南宁水泥有限公司骨料生产线工程设计项目;5月,签订怀远中联公司年产200万吨砂石骨料生产线总包工程和临沂中联水泥(每吨321.07元)年产200万吨砂石骨料生产线设计项目;9月,由该院设计的临沂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废弃石灰石综合利用项目顺利投料生产;10月,该院承接的怀远中联有限公司年产200万吨骨料生产线EPC总承包(EPC总承包是指:业主把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全部委托给工程总承包商,总承包商对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和造价全面负责。业主按合同规定支付合同价款,承包商按合同规定完成工程,最终按合同规定验收和结算。——编者注)项目从设计至达标达产历时四个月,一次性投料成功;11月,该院与东宝凯龙矿业公司签订300万吨骨料生产线及25万吨氧化钙生产线工程合同,今年2月,该院再次中标滁州中联砂石骨料生产线项目;眼下,还有5个砂石骨料生产线项目正在洽谈中。
姚元君表示,前一阶段的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武汉建材设计院已成功敲开绿色砂石骨料技术装备市场的大门,业界对此给予了肯定。去年12月,由武汉建材设计院设计的每小时500吨临沂中联水泥有限公司砂石骨料生产线项目被中国砂石协会评为“全国砂石行业机制砂石生产示范基地”。该项目与武汉建材设计院负责总承包的蚌埠中联水泥砂石骨料项目均为石灰岩骨料生产线,该院采用新型单段锤石破碎机替代锤式破碎机+反击式破碎机,产品粒型圆润,骨料每吨产品破碎电耗可控制在0.5千瓦·时左右,节能效果显著。两个项目还创新性地采用了振动筛分设备布置在库顶的设计方案,大胆选用了大倾角裙边带式输送机、深槽U型带式输送机、提升机等传统砂石行业比较忌惮的输送设备。同时,因以上工艺方案的调整也使整条生产线较常规的骨料生产线减少约8~10条带式输送机,减少约8~10台袋式除尘器。正确的主机选型、流程简洁化设计使生产线实现了高效节能,整个生产线占地面积较常规骨料线减少50%,骨料产品每吨电耗达到1.0千瓦·时左右,电耗较常规骨料线降低近50%,投资较同等规模生产线节省投资约600万元。
姚元君兴奋地说,上述项目已形成标杆效应,目前已有多家水泥企业和石材矿山企业主动上门联系合作。他还告诉记者,该院的砂石骨料业务除了既定的三大路径外,也在开拓“一带一路”海外市场,同时积极参与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加快再生骨料技术装备的研发。(阎友华)
编辑:王树谷